省纪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把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监督作为重要抓手,深挖彻查破坏营商环境行为背后的“风腐责”问题,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建设正酣的现场、拔地而起的厂房、机器轰鸣的车间……盛夏时节,葫芦岛大地处处涌动着求突破促发展的火热场景。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增速位列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引进省外内资增长19.1%,消费市场活力与开放引力同步增强,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这些成效,源于葫芦岛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市委“9+1”第九监督检查组工作人员深入葫芦岛连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万吨DNB项目现场开展营商环境监督检查。
靶向监督破题
一线攻坚落实
年初以来,葫芦岛市纪委监委把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以监督保障全市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为切入点,压责任、纠偏差、促发展,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查一次”“柔性执法”等落实落地,保障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
结合市委、市政府“百日攻坚”行动部署要求,研究制定监督保障“百日攻坚”行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制定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任务分解表,将21项任务分工具体化、表格化,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确保每项工作都有责任主体,每个环节都有监督跟进。
进一步完善优化由机关派驻机构人员组成的“9+1”监督检查组,综合运用约谈、谈话提醒、发督办单等形式,层层压实地区和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主体责任,对重点任务和关键节点实时跟踪问效,形成“部署、落实、监督、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
“以前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要跑很多次,费时费力耽误事,现在当天就能办完。”一位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市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带来的显著变化。截至目前,已监督推动全市103个“百日攻坚”项目完成攻坚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
铁腕打通梗阻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话语权。如何在第一时间听到企业的声音?葫芦岛市纪委监委的回答是:构建“五多+六个紧盯”监督执纪机制,上下联动、协同共治,推动营商环境“升级”。
按照“多走访市场主体、多接触百姓群众、多看办事大厅、多查12345热线、多回访行政审批处罚事项”的“五多”工作要求,以“紧盯责任落实、紧盯工作进度、紧盯大厅窗口、紧盯现场一线、紧盯市场主体、紧盯‘最后一公里’”的“六个紧盯”为抓手,持续开展“营商监督伴您行”活动,对6个县(市、区)、3个开发区和项目建设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服务窗口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监督检查。截至目前,监督检查组到项目建设主体单位监督检查160次、走访企业126家,回访12345热线投诉、业务办理台账、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事项267条,推动解决环评审批进展缓慢等问题36个。
上下联动、协同共治是葫芦岛市纪委监委护航营商环境的“组合拳”。针对经营企业主反应的相关业务办理路途远、相关政策不够了解等痛点难点问题,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积极作为,相向发力,压实市县两级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先后推动兴城市开通水务掌上办便民服务业务、推动建昌县开展“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推动连山区实施“一对一”政策辅导等等,群众拍手称赞。
严执纪强问责
促作风提效能
日前,绥中县原渔业渔民渔船管理局渔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高某因破坏营商环境,受到留党察看一年、政务撤职处分,并公开通报。
葫芦岛市纪委监委坚持挺纪在前,以案开路“通堵点”,严肃查处政商勾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以严明纪法保障为企业健康发展祛霾除弊。通过受理来电来信来访、公开营商环境监督“二维码”、发放监督卡、运用12345政务热线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建立问题线索研判机制,集中会商、精准研判、转办交办、跟踪督办,做到有的放矢、靶向发力。将营商环境问题纳入巡察重要内容,纪巡联动、边巡边查。年初以来,立案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12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9人。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树牢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清障护航的理念,在压责任、纠偏差、强监督上聚力用劲,以纪检监察‘硬约束’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葫芦岛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